由农村的 “薄养厚葬”说开去

时间:2023-01-03    点击:686344


作者 :袁永民

  题记:近日从网上看到庆阳某县一个祭奠死者的视频,场面阵势之大,令人唏嘘。祭奠人群好像是从大门外列队向设祭的房子走去。乐队、“官宾”、打着迴避、肃静招牌的“衙役”、孝男孝女,所有的人身着各色统一的穿戴,排成长长的双人队伍,整齐划一的迈着不像八字步又不是整步的步点,一进一退的品步走来。既不像早已被时代摒弃的封建糟粕仪式,又和现代社会文明格格不入,不倫不类。队伍中有人忍俊不禁,偷偷地讪笑,看到这个视频的人一定会有同样感觉。有人评论说:这样大操大办、张扬显摆,是在祭奠死者,还是在羞辱先人?也有人呼吁:该刹一刹这种不良风气了!是的,农村精神文明、人伦道德建设,是该管一管了!


  这的确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说它沉重,是因为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中国人重礼仪,仪式感強,为了仪式不惜烦琐。埋葬老人的丧事仪式繁多,从古到今大操大办,因俗成势,就是图个隆重和心安理得。现如今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村民间这一陈规陋习的发展势头非但未减,反而薄养厚葬,大操大办之风愈演愈烈,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和现代社会文明形成強烈反差。在強大的世俗面前,缺失了行政的引导和干预,没有法律的规范和強制,靠我们这些人微言轻的普通人,拾起这个沉甸甸的话题来发发议论,写点无足轻重的文章,无疑是隔靴搔痒,于大局无补。

  椐史料记載,我国的丧葬制度和丧葬文化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到西周基本定制,以后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日臻完备。它的基础是人死后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升天转化为神,对后人有庇护之功,先人的魂魄得到后人的无限崇拜。其核心是孝。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大爱慈为首,百行孝为先"。在这种观念下的形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礼为尊为敬。对老人行孝集中表现在生前要孝敬赡养,死后要厚葬。民间认为,死者逝后通过安葬时的物质条件,包括墓地,棺材,陪葬,送香纸等,以及繁琐的丧葬祭礼仪式和各种繁文缛节,灵魂得到超度,在另一个世界里住有所居,什么都不缺,能过上好日子。


  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也体现在丧葬制度和文化上。封建统治者及其贵族、富人的埋葬极尽奢华之能事,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厚葬的奢糜和虚无之风。葬仪方面,上至贵胄富贾,下至平民百姓,在观念上高度的统一,只因穷富财力所限,仅有花销、隆重程度上的差别。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封建社会厚葬制度成了人们安身立命的标尺之一。“父愁子妻,子愁父葬"。在民间即使有人有心改变这种状况,也会在强大的习惯势力的围攻责难下违心相从,以免落下对先人不孝不敬的名声。故而在华夏大地上,封建丧葬程式礼仪大行其道,沿而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破旧立新,标新立异,大力移风易俗,旧的丧葬礼仪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很大的改变,一切从简。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矫枉过正,言倡中庸之道,实则爱走极端的国人,把赃水和孩子一齐倒掉,连基本的戴孝、祭奠悼念仪式都要统统揭倒,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鉴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过渡时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段时间,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陋习有所抬头,有些地方,如本人当时工作的所在地正宁老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组织下,各地各单位成立民间性质的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乡规民约,由民间自治自管自理,提倡婚事从简,丧事简办,统一组织简单而又热闹的集体婚礼,庄严而有寄托哀思的丧葬追悼纪念活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近二十多年来,隨着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大的提高,丧葬白事陈规陋习沉渣泛起,形成攀比之风,即便再穷再无能力,心中有千万个不愿意,也往往顶不往世俗的压力,人言的可畏,只好借钱贷款、顺势而为。过份的、大肆的铺张招摇,严重的浪费农村资源,毒化社会风气,影响着农村精神文明进步。有的穷家小户经不起折腾,因此而返穷,几年翻不了身。更有甚者,有个别手握权力的官员,不放过任何捞钱的机会,把操办父母的丧事作为敛财的手段,不顾礼义廉耻,趁机大肆收受奠仪礼金。名为光宗耀祖,实则辱没祖先,对父母不孝不敬,卑鄙下作,为众人所不齿,社会影响极坏。

  目前,农村出现的另一种情况是,有的人在父母生前不尽赡养之责,不孝不敬,不给一碗饭吃,不给一件衣穿,有病不闻不问,甚至经常虐待打骂,从精神上折磨老人。父母去世后却杀猪宰羊,嚎天哭地,待客百桌,多日祭奠,请官设宾(过官宾事),大肆挥霍。就象演戏一样,儿女们在父母生前兄弟之间推来搡去,昧了良心的仵逆丑角戏《墙头记》刚刚落幕,接着又上演三军挂孝,满营哀声的《祭灵》闹剧,让人啼笑皆非,如芒在喉,心情格外的沉重。它除了装潢门面,用逝去人的丧事给活人看,给自己撑面子而外,实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古人云:“日敬双亲一杯羹,胜过祭祀三牲贡”。祭宴上的美味佳肴再香,不如生前送上一碗热汤; 祭祀台上的果盘再美,不如在生前递上一颗水果;坟墓前浇芡再多的琼浆玉液,不如生前端上一杯开水;灵前再多的嚎啕大哭,不如生前给上一个笑脸; 烧再多的纸钱别墅豪车,不如在生前用心尽情赡养;建一座豪华的墓地,不如生前整理一张干净的床鋪。只要天下儿女对父母生前尽到赡养之责、孝敬之尊,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逝后一切从简薄葬,也会留下世人美谈。

时代崇尚厚养薄葬!

世人呼喚厚养薄葬!

企愿厚养薄葬早儿成为时代新风尚!


【作者简介】袁永民,甘肃正宁人,曾供职于正宁县委和甘肃省农牧厅,从兰州退休,现常住西安市。退休后,拣起爱好的文学,写一些随笔、散文、诗歌之类的作品,以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