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的永寿实践

时间:2017-12-23    点击:90597

            党建引领      改革推动      产业支撑

        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的永寿实践

     【原创】作者:王从强  吴志强

 永寿县委书记苏晓梅与贫困户交谈

     近年来,永寿县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改革推动、产业支撑”的脱贫攻坚思路,大力实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五个”行动,把群众脱贫致富与基层组织建设、村党支部作用发挥、村集体经济积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创新推广“党支部+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致富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双加强。

      沙场点兵,实施“领军行动”

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按质选人和按需选任相结合,选干部、配班子、强队伍,把肯干、敢干、实干的优秀干部凝聚到脱贫攻坚一线。

        选优“主攻手”。坚持系统思维,把调整配强扶贫工作力量作为突破口,通过调整、提拔、交流转岗、调离等方式,先后充实乡镇领导班子和调整配强县扶贫办领导班子,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力量、有队伍。结合换届,选拔15名乡镇事业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进入镇领导班子,配强副书记、配齐组织委员。公开选拔10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担任镇长助理。提拔1人、交流转岗3人、调离3人,提拔第一书记13人。

       配强“主力军”。坚持扶工作力量下沉一线,建立定点挂钩扶贫机制,做到联系领导、包扶部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产业指导员全覆盖,全县选派驻村干部300余人,极大充实了基层扶贫力量。推行“632”帮扶机制(县级领导帮6户、科级干部帮3户、一般干部帮2户),使贫困户户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运用“三项机制”,建立第一书记正向激励和召回问责制度,先后34人被召回,18个选派单位负责人被约谈,使抓党建促脱贫有激励、有动力。

      锻造“尖刀兵”。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育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能力,打造“永寿大讲堂”品牌,定期邀请知名专家、高校教授讲座授课14期;组织150余骨干人员外出实地考察学习,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决心、有能力。

永寿县委书记苏晓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晓军调研非公党建

夯基筑垒,实施“强基行动

紧盯脱贫攻坚工作需求,补短板、聚合力、强积累,使基层基础更加牢固。

     “难”处筑牢组织基础。负面集中整治,通过强班子治软、构和谐治乱、重经济治穷、定制度治散,对后进村进行深度整建,共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7个。正面鼓励激励,每年在全县树立一批综合示范村,村“两委”正职补贴待遇实行与副科级领导干部工资标准发放,其他干部补贴标准提高到正职60%,并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先进模范人选和农村干部公务员招录考试。

     “散”处整合攻坚力量。出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22条措施,加强四支队伍管理,健机构、厘职责、确职能,成立了脱贫攻坚联合支部;为88个贫困村每村选聘1名大学生,87个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充实了农村基层组织力量;出台“村干部报酬的80%与村级脱贫攻坚效果挂钩”实施办法被市委组织部在全市推广。同时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原则,突出配强村级带头人,由镇(街道)选派优秀党员干部56人驻村工作,跨村兼任15人。

     “弱”处壮大发展引擎。制定出台“1+8”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邀请“三变”发源地贵州六盘水4位领导和专家,对全县涉农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镇(街道)领导班子和农村干部近800人,进行“三变”改革专题培训。开展“一引双带双增双提升”活动,确定21个村为“三变”改革试点村,7名县委常委、7名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包抓。“三步”协同作战,明产权、量股比、建公司,整合聚集沉淀资金,为“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政企联合共建,做优做靓产业,涌现出甘蓝联合党委、富涛种养专业合作社等“三变”改革先进典型,实行党建工作联抓、基础设施联建、产业发展联动、发展利益联享,先后带动1172户4471人稳定脱贫。

                   图为 咸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建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咸阳市老干局局长张兴发、永寿县委书记苏晓梅在全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现场会上   

         建章立制,实施“聚力行动”

  建立民主议事、投入保障、督促考核三大机制,压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

      民主议事经常化。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民主协商等制度,扶贫措施怎么定、项目怎么建、资金怎么用等,都由干部和群众商量着办,对每家每户的利益一碗水端平。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村财镇管一账户、收入支出两条线”。

投入保障制度化。全年列支1200万元用于村干部补贴,列支370万元用于村级党建经费和办公经费,列支197万元用于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今年还拿出311万元奖补资金,推动撤并行政村91个,消化村干部88名。建立村干部关爱机制,为村干部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考核督促常态化。建立脱贫攻坚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业绩信息库。建立脱贫攻坚季度考核制度,坚持月调度、季考核,拉起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实施精准调度、精准督查、精准考核,并把考核结合在全县进行通报,作为干部年度考核依据,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递压力,倒逼责任落实。

                永寿县委书记苏晓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晓军调研城市党建

  扶智壮志,实施“先锋行动”

聚焦脱贫攻坚一线,发挥党员、干部、人才作用,关注扶贫、参与扶贫、助力扶贫。

      精神脱贫“生动力”。针对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乃至“以贫为荣”观念,举办7.1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主题文化展演,全力打好精神脱贫攻坚战;组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典型人物宣讲团、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和文化宣传队,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深入农户巡回演出,其中常宁镇编排的《狗蛋脱贫记》被陕西电视台改编成《百家碎戏》活跃于荧屏。同时,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争创活动和“永寿好支书”“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脱贫致富能手”“创业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党员能人“带脱贫”。深入开展“一引双带”活动,即支部引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助力贫困村脱贫攻坚,大力实施党员带头责任区和能人带动责任田行动,推行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党员责任区帮带、党员先行承包带动等帮贫带富模式。返乡党员大学生田云峰投资300万元,创办陕西老田家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对接“公益中行”平台,加工销售土特产,签约当地900户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专家人才“帮脱贫”。依托“槐乡英才”平台,每年遴选50名各行业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育;每年选派5名党政干部、10名优秀人才,到靖江市挂职锻炼、交流研修。设立中药材、畜牧养殖等4个产业专家工作站,吸引23名专家来永服务。推动人才反哺农村,成功吸引3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回乡创业。出台关于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三变”改革一线的《实施意见》,设立永寿农业投资公司,吸纳事业干部和专技人员6名任职、创业。

    明责考责,实施“增效行动

 以脱贫攻坚为主战场,明责任、强担当、有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构建责任体系。建立党组织“三个一”帮扶责任机制,每年至少创办1个增收项目、至少解决1项实际困难、至少上门服务1次,持续开展延时、错时、上门、预约、订单等延伸服务形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县全年累计开工扶贫帮困项目53个、帮助解决涉及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300多条、定期上门开展连心服务。

       严实工作考评。推行党建季度巡查评议制度,每季度组织镇(街道)和部门党务干部,随机确定2个镇(街道)、5个部门进行观摩,晒成绩、找问题、促整改,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一并纳入巡查评议范畴,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引入脱贫攻坚,形成抓党建促脱贫的有力抓手。

       强化追究问责。把脱贫攻坚实践作为检验党员干部的标准,实行扶贫干部作风专项检查,严厉查处不讲政治、不扎实工作、不公平办事、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及责任人,特别是加强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包村干部、村干部“走读”问题的集中整治。同时,实施镇办“五小工程”建设,改善驻村干部食宿条件、落实生活补贴,严格值班、考勤等制度,着力解决镇办干部、驻村干部住不下、干不好的问题。【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