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中金石重

时间:2020-01-17    点击:704465


书、画、印三栖艺术家贾德宇印象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茹桂

提起贾德宇,我便自然的想起到赵朴初先生的这样两句诗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才非正不能齐”。贾德宇就是以其善良正派勤奋而感召了艺术之神,在书、画、印诸多方面“参古定法,望今制奇”而卓见成效的。


    早在二十年前,我还未曾结识贾德宇时,就在报刊上陆陆续续的看到他所发表的作品。其书法的稳健而灵动,花鸟画的严谨而洒脱,尤其是篆刻作品的那种从“规秦仿汉”中打下传统技法的牢固根基,又不为其所拘,而能锐意创新的魄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们初次见面,是在西安音乐学院内我的“古月斋”蜗居。那照例是一个令人汗下如蒸的傍晚。我正在伏案“爬格”,随着轻缓而温雅的敲门声走进来一位自称是“小贾”的年轻人,我当即断定这就是德宇。他中等身材,显得墩实干练;浓眉下闪动着机敏而谦和的目光,给人以睿智而又亲和之感;言谈温文而条理,谨慎的用虚心保护着自己的聪慧。只有在谈及艺术尤其是书画篆刻时,才不禁眉飞色舞,拍岸动情,将一颗纯真雅趣的童心袒露无疑。就这样,我们自然很快成为朋友。


    苦难是天才的垫脚石。贾德宇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既沐浴过共和国旭日的阳光,领受过生机勃发的岁月,又经历过使他迷惘不安的动荡的十年浩劫。“冰河解冻,大地回春”之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才使他生命中涌动着一股热力,更加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我想,真正的大智大勇者的主要标志就是:无论生活怎样坎坷、曲折、多变,他都能让心灵不迷失自己的使命。

    贾德宇是以艺术为自己定位的。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贾若萍是一位开明绅士兼儒商,又是收藏家。他幼承庭训,从小就生活在金石书画的陶染之中,曾受过赵望云、黄胄、方济众、康师尧等艺术大家的启蒙,使他的心中扎下了艺术的灵根。其后随着岁月的流变,他下乡插队,进厂当工人,到中学当教师,搞工艺设计,在陕西宾馆先后负责画廊和担任副总,并担任省领导干部的秘书,直至目前还在市政府机关从事行政管理职务。工作调换,岗位变动,这期间难免有酸甜苦辣,冷暖沉浮,曲折坎坷。但贾德宇一直保持着勤恳、精细、负责的工作作风,对同志宽容、忍让,谦和克己,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名利场中,而对所钟爱的艺术却丝毫未曾忘怀,他生活的每一个历程总是在工作之余伴随着艰辛的艺术实践与探索,伴随着丰硕的收获与劳动之后的欢欣。他是真正“从奋斗中享用人生的苦涩与欢乐”的劳动者。


    中国古文字的本质含义及流变的轨迹,给我们昭示着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美之所在。贾德宇对诸如上古甲骨乩文、石鼓文、秦诏版、瓦当、墓志、塔铭、经幢以及泰山残石、峰山刻石,都先后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和临摹,尤其可贵的是,他既能“参”,又善于“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跳将出来,借古开今,寻求自家面貌。著名画家方济众生前看了贾德宇的印纽作品后说道:“贾君德宇所制之印钮亦多生动精美之致,若再从秦汉刻石造型既现实物象中多下功夫,当更臻佳境矣”。这中肯而颇有见地的教诲,指出了传统与生活对创作的重要性,德宇在实践中慢慢的有所领会。他所创作的上万方印纽和篆刻瓦当,无论从相材取势、应物造型以及运刀技巧等方面看,都在保持着古朴浑厚,苍迈遒劲的同时,又能沉稳中见飒爽,显得自然灵动,流露一股真趣来。篆刻的使刀如笔,爽健利,结体擅变,挪移得当及布白的虚实对应,都见出他的传统功力与缜密思考。这足以说明有志于从事书法篆刻艺术者暗熟构成汉字的原理及其文化与美学含量,从而对它作艺术性的认识,才有可能为自己营造出广阔的创造天地。贾德宇同时扩大了肖形印的表现领域,不但把它场面化,而且将版画技法,金石趣味及造型的写意性,融合于刻制之中,创作出简净拔俗、高古而饶有新意的作品。德宇的印纽雕刻也是独出心裁的,不但有着从石料上看出生命的灵性,而且能依据石料的天然形态、纹理、色泽、质地结合印文进行构思设计,因才取势,巧妙的运用圆雕、浮雕、线刻扑捉和概括生命意态,使之或端庄,或秀整,或飘逸,都显出优雅多姿,端庄秀逸,自然灵动的格调,给人以独特的装饰性美感。






    严肃的生活态度,独立的人格魅力,优性的智能结构,执着的艺术追求,为艺术家架起了成功的桥梁。贾德宇亦能书善画,并且出版和发表有《秦汉瓦当印谱》《肖形印艺术》和《中国印纽雕刻艺术浅谈》等论著及作品,足见他的知识结构和艺术修养是比较宽泛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书、画、印相互渗透,彼此融合,这就使他的艺术语言带有一种个性色彩。歌德曾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也可把握,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我希望德宇进一步掌握这个秘密,这对作用于视觉的造型艺术是至关重要的。如能在穷目千里,更上层楼,那么他所刻的、写的和画的就都是意,不只是体;是神,不单是形。我们在开卷欣赏时尽可以顺物玩情,随着他所独造的本色语言,探索无限的人类精神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