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层堡垒 引领社会治理 助力服务提升

时间:2017-09-18    点击:60827

筑牢基层堡垒 引领社会治理  助力服务提升

------阎良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综述

阎良区委组织部  李润朝

 

阎良区共有城市街道党工委3个,社区党组织24个,其中区属社区党组织13个(社区党委1个、社区党支部12个),单位型社区党组织11个。党组织关系在区属社区的党员有1188名。近年来,阎良区把加强社区党建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党员管理,创新活动载体,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城市的基层战斗堡垒。

“软硬”双提强基础

提升社区硬件水平。阎良区高度重视社区硬件标准化建设,以 “评星定级、晋位提档”、“社区三有一化”等活动为创建载体,实现了社区硬件建设的全面提升。全区共建成“三星”级以上社区党组织19个,占比达79%,超额完成了市委组织部提出的“三星级以上社区党组织占全区社区党组织总数的60%以上”的创建任务。按照“一社区一对策”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全面抓好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落实。近年来,共为凤凰东路、延凤等8个社区新建了办公用房;通过开发商无偿提供,完成了胜利街、公园街等5个社区办公用房建设;通过现房调剂、共驻共建,完成了11个单位型社区的办公用房建设任务。目前,全区24个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达到室内面积300平米以上,室外活动场所面积1000平米以上,有场所议事实现了100%全覆盖。

选优训强社区干部队伍。从优选配。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严格标准条件,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作风民主、工作务实,善于做群众工作、热心为居民服务的优秀人才推荐和选进社区干部队伍。通过2016年社区党组织换届,全区24个社区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党组织委员7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24名。新一届区属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45岁以下的44名,占61.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0名,占83.3%,整体呈现出年龄轻、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好的特点。

强化培训。狠抓教育培训,综合运用集中培训、参观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效果。按照每年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一遍的要求,扎实开展外出观摩学习、红色革命教育、业务能力培训等专题培训,依托3个街道党校,开展社区干部常态化培训。近两年以来,共举办区级专题培训班6次,组织赴莲湖、碑林等先进社区观摩学习2次,培训社区干部500余人次,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激发活力。为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干事积极性,及时提高干部工资待遇水平,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结合区情实际,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和服务保障的实施意见》,将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每月补贴标准提高到3000元,副主任每月补贴标准提高到2100元,社区“两委会”委员每月补贴标准提高到1800元。四是从严管理。强化社区干部考核,建立社区干部向社区民主测评会述职、接受民主测评,向街道干部测评大会述职、接受考核测评的“双考核”制度。对连续两年考评不称职的社区干部予以通报并谈话,对连年考核成绩优异、群众评价高、工作出色的干部,优先作为推优评先人选。强化督查督促,采取“随机暗访、月检查、季点评、半年考核”的方式,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职责和党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报问题,约谈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优化社区党员教育。结合全区每月20“固定党日”,开展“机关+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社区”等联合党日活动,加强各领域党组织互通互动,引导社区党员积极参与“三个革命”、文明城市和平安阎良创建等重点工作,让党员在社区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唱主角、挑大梁、打头阵、当先锋。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严格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确保社区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常态开展。推行“互联网+”学习方式,充分运用微信群、QQ群、手机APP、远程教育平台等,通过“指尖上”的党建,推动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全覆盖。

融合共建聚合力

更新理念求融合。树立“融合、互补、共进”的城市基层党建新理念,以开放的思维谋划和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打破驻区中省市单位、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街道社区的体制壁垒,积极构建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构建新型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

组织联建搭平台。积极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全区成立街道“大工委”3个、社区“大党委”13个,聘任“大工委”委员26名,推选“大党委”委员66名,实现了街道和区属社区全覆盖、全运行,初步形成了社区党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局面。

发挥作用解难题。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全面吸纳公安、工商、税务、卫计、通讯、教育、非公和社会组织等15家单位参与共驻共建,召开共驻共建协商会3次。在入户走访、电话询问、网上调查等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议事,确定并实施“困难帮扶、社区环境卫生治理”等党建项目6个,解决“居民养老、子女上学、供水供电、公共卫生、看病就医”等问题50余个。

探索创新求突破

探索推行楼栋党建新模式。延凤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党支部-责任区-楼栋党小组-党员”的楼栋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支部为核心,将辖区内的栋楼划分为若干责任区,将责任区划分若干个联系点、若干个楼栋党小组。为每栋楼制作党员亮相牌,将辖区内所有党员身份全部亮出。形成“1个核心”、“2个平台”、“3支队伍”、“4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全面促进楼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全面激发楼栋党建组织活力。

积极探索“四式同心圆”服务网络。前进东路社区精心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开展“专业式、契约式、外卖式、多元式”四式

服务;“同心圆”以居民为“心”,社区包围居民,为居民零距离提供党员管理、政策咨询、文化娱乐、司法信访、老龄残协、卫生计生等十余项便民事项,同时借助辖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党员、群众等各方面社会资源,360度全方位满足居民需求。

积极推行 “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三单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服务群众供需脱节难题,实现了服务时间、空间和内容与服务需求的无缝对接。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打开党员、志愿者和群众需求之间的“绿色通道”,找到志愿服务“供需”之间的平衡点,避免志愿服务“扎堆”和“冷清”两种现象,更好地发挥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胜利街社区三单服务新模式启动以来,社区党支部共接到群众点单16件,已全部派单,志愿者接单完成服务15件,其余1件正在进行中,这种服务模式得到了群众的点赞。

优化服务聚民心

以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重点,全面延伸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促使社区服务水平全面升级提档。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10余名在职党员自愿到社区认领岗位,实现了32个直属党组织、74个区级部门全部参与活动,24个社区党组织全部被认领岗位的“两个全覆盖”。

创新实行“组团式服务”和“双向认领”。结合我区党员多、社区少的特点,创新提出以在职党员所在单位为基本单元,按照居住相近、服务集中的原则,组织在职党员组团到社区报到,共同开展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活力魔方”关爱留守儿童、“聚力点亮微心愿”、“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宣传和义务清扫等活动,全面优化了社区的服务能力。年初至今,在职党员共计组团到社区开展服务87次、个人开展服务2737人次,认领社区“微心愿”72个,完成68个。

创新推行在职党员1+X”四助服务模式。结合社区需求和党员特长,以一个党支部为核心,几名党员组成服务团队,灵活采取社区点单、部门接单等服务形式,为居民提供“助业、助学、助医、助困”帮扶服务。目前,全区共组建社区在职党员、社区志愿者服务队23支,参与人数1000余人。先后开展了“在职党员社区服务周”、“心愿墙”服务认领、小学生“四点半”课堂、“敬老慰老助残”等活动,开展社区政策宣讲、扶贫帮困、法律援助、医疗卫生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次,切实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解决了居民实际困难,党员干部服务社区的意识、本领、效果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责任编辑:彦波 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