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汉子的扶贫故事

时间:2018-08-01    点击:20834

——宁强县胡家坝镇周家河村第一书记刘敏驻村扶贫侧记

车明春   王秋伟

 

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硬化路,建起了农业产业园区……如今,宁强县胡家坝镇周家河村村民的生活,真是越过越有滋味了。两年前,这里没有产业基地,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00元。现在,村里有了百亩银杏园、有了土鸡养殖基地,不少群众还种起了核桃、茶叶,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大家都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而这,都离不开一位女第一书记的身影。

“七沟八梁十二面坡,中间隔了一条河”,位于宁强县以东20公里处的胡家坝镇周家河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409户1379人,旱地568亩,耕地仅有1075亩,贫困户151户402人,残疾63人,精神病13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信息闭塞……几乎汇集了所有的致贫因素。2017年3月初,当该县直机关工委第一书记刘敏来到这里驻村扶贫时,她被眼前的情况所震撼,从此便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年来,在刘敏的不懈努力、县直机关工委的积极帮扶下,周家河村这个基础差、底子薄的小山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2017年实现了19户55人脱贫。

每天10公里的女汉子

“你家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靠什么?计划发展什么?最近住院报销的钱拿到手了吗?”,初到周家河村的刘敏一心一意把心思全都用在驻村扶贫上,常常周末加班,翻山越岭了解民情,她一家一家跑,一个一个问,询问笔记记了厚厚一大本。

作为一名女同志,刘敏在脱贫攻坚中克服了太多常人难以理解的困难,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环境的艰苦、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标准之高和贫困户期望值之高二者之间的矛盾都无时无刻在检验和考验着她,严峻的工作形势和繁重的工作压力把她造就成了一个务实、精炼、雷厉风行的十足“女汉子”。为了第一时间掌握周家河的实际状况,为后面精准扶贫找到“对症良方”,她带领驻村工作队一行每天徒步10多公里以上,进村挨家挨户了解贫困户实际困难,分析致贫原因,探索精准施策。短短一个月她们走遍了全村151户贫困户,第一时间掌握摸清了村上的实际状况。

通过走访了解,刘敏深深地感受到,由于该村地理环境比较闭塞,产业发展成了摆在村民面前的最普遍的问题。加之村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经济来源单一,很多贫困户长久以来养成了“等要靠”的惰性思想,扶贫难度异常艰巨。

能受气的实干家

群众有惰性,扶贫工作有难度,如何能帮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在县直机关工委一次驻村扶贫专题会议上,她结合贫困户的实际状况,提出先从解决老百姓思想上下功夫,改变老百姓一心等吃“救济粮”的落后思想,再从产业上帮扶,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贫穷不是什么长脸的事情。为此,她和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和村民拉家常、讲道理、交朋友,做老百姓的知心人,渐渐地很多贫困户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五组的贫困户冯久林,家里较为困难,一心想改变贫困面貌的他,一直苦于没有致富门路,生活的重担更让他对未来一筹莫展。刘敏摸清这一情况后,争取了根据他的家庭实际和个人种养特长,积极帮助他发展起了养羊,养蜂,2017年,发展养羊10只,养蜂20箱,年收入近1.5万元,原本“一贫如洗”的他从此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幸福路。

做好、做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是不容易的。有的贫困户观念落后,刘敏给她做工作,不仅要苦口婆心,还要受气。有时到贫困户家中询问情况,有的不理解,还骂骂咧咧的,说她整天问东问西,烦不烦!有的直接问,你们怎么又是空手来的?更有甚者,有一次到另外一个村进行大研判大核查的时候,酷暑暴晒,浑身的汗没干过,刚坐定就进来一个贫困户把户档夹子狠狠地扔在桌子上,气愤地说“这个贫困户我不当了,弄个安置房还没钱装修,上趟卫生室还要走两个小时,家里白果叶子也没人收……”

可想而知,身为女同志的刘敏当时是多么的委屈!但是看到那个妇女病病恹恹的样子,想着她也可怜,又耐着性子详细询问她的情况,劝她好好看病,放宽心胸,尽快搬到安置房里面,这样生活也更方便些。经过刘敏几个小时的耐心的劝解,她又破涕为笑,高高兴兴地拿着东西回家了。

心真不真,事办的实不实,村民一眼就能看出来。帮扶不仅要“输血”,更要“自我造血”,有了产业的支撑,农民的收入才能有保障,才能真正摆脱贫困,这是刘敏自到周家河当第一书记以来所深深感受到的。为此,她在发展该村产业上,积极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到村实地调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质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采取“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推广银杏新品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并在该地组织群众种植灵芝、茶叶、种草、养羊等,大力推广新技术,帮助提质增效,提升产业附加值。

2017年来,累计为该村发展银杏300亩,协调解决银杏种子2吨,建设灵芝生产基地1个,高丹草种植50亩,实施茶园低改100亩;建设小型规模化土鸡养殖场1个,年养殖近500只。如今,周家河村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家家有事干的良好局面。

不服输的带头人

“脱贫致富,修好道路” 。在一次慰问走访中,刘敏感慨地说道:“现代农业离不开道路、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为农村产业的“腾飞”提供最有力支撑,我们一定会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尽快改变这里的村居环境面貌”。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居住环境上,刘敏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老百姓实际状况,先后争取200余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修便民桥1座,拓宽硬化道路5公里。

“两年来,驻村的同志们从县城来到农村,为了让村上早日脱贫致富,整天吃不好、睡不好,奔波在田间地头发展产业,村容村貌也有了变化,村民思想有了变化,全村上下精、气、神有了变化,家家户户存折更是有了变化,大家都打心眼里感谢她!”,该村党支部书记何直森如是说。

  如今,漫步在周家河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美化进院落、步道连农家、民居换新颜,但刘敏深知今后带领贫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还任重而道远。让全村老百姓早日实现脱贫的美好梦想,自己一定还要再接再厉,再鼓干劲,做一名有担当、会干事、群众满意的第一书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创造新周家河村的美好明天。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