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 脱贫另有高招

时间:2020-04-30    点击:620462

——记旬邑县清塬镇班村支部书记王珍

作者:宫战荣   蒲晶

2000年的大学生,不顾家人反对,留在村里任教,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一干就是10年,只因为村上3年里没出过一个高中生。“群众信任我我就干”,2018年成为旬邑县清塬镇唯一一名女村支书,她就是清塬镇班村支部书记王珍。“真没想到!一个从未当过实职干部的女同志,一下子挑起了支部书记的大梁,还让我们村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了不起”,村主任助理张水利感慨的说。的确如此,近几年清塬镇班村在王珍书记带领下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村容村貌越来越好,群众腰包越来越鼓。


王珍和她的娘子军

王珍,女,42岁,2000年大专毕业后,毅然投身农村,2007年至2016年在村任民办教师,2018年当选旬邑县清塬镇班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担起“一肩挑”的重任,兼任村委会主任。“两委”6名实职干部中3名为女性,真真撑起了班村的“半边天”。

农村宅基地规定建新交旧,2015年班村要对30多户老庄基进行复垦,但群众多不同意,复垦任务久拖不决,王珍书记和她的娘子军重复入户,反复沟通,在不懈地努力下,一个月内终于完成了38户24亩旧庄基腾退任务。群众的事无小事,两年来,王珍带领她的娘子军跑遍了班村的角角落落,只为换来每位群众满意的微笑。

产业先行的致富路

   班村地处旬邑县清塬镇以东7公里处,人口279户1098人,耕地3564亩,以玉米、小麦种植为主。农家出身的王珍书记深知,光靠种粮最多只能解决温饱,想要致富还得另谋出路。担任班村党支部书记后,她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首要任务。2018年初,清塬镇党委政府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总体思路,王珍书记抢抓这一机遇,和石门生态有限公司多次协商,达成合作关系,共建双矮苹果示范园,走上了以双矮苹果种植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以吸纳班村富余劳动力为前提,以每亩每年750元的价格为石门生态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亩,建成双矮苹果示园。这样,不仅群众得到了固定的流转费收入,也可以进园务工,同时还学到了果园管理技术,2019年,最多的一户群众流转土地后在园务工年收入达到9万元。不仅如此,班村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动员群众种植药材100亩,种植花椒150亩,目前,班村村集体300亩的双矮苹果示范园和100箱中蜂养殖正在筹备建设中。尤其是栽的果树今年就挂果了,这让王珍更加坚信“把支部建在产业链,把群众镶在产业链”的思路是对的,村民们也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坚定不移的跟着她把产业扶贫这条路子走到底。

千方百计地改村貌

“咱村上也亮起了路灯,现在孩子晚上放学回来也一路亮堂堂了,多亏了王书记和村上的几位干部”村民李亚洲欣慰地说。近年来,王珍书记和村两委干部不遗余力的争资金,跑项目,矢志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

看到群众买水不方便,有时还会出现缴费和水量不符的情况,她多方联系,筹措资金,为全村100多户群众都换上了磁卡水表,购水也方便多了。看到别的村都有路灯,她四处奔波,和其他干部共同努力,分别争取了县文广局和市财政局项目资金,已经安装了12盏路灯,剩余的120盏已经完成前期准备,7月份将全部安装到位。按照人居环境改善目标,实施“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五大工程,现如今,村庄环境更美了,班村名片更靓了。

爱如己出的舐犊情

听到女儿张敏在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父亲张金平才放心的离开学校,张敏是班村站在辍学边缘的3个学生之一。受疫情影响,初中毕业班才开学不久,但已经出现不少未到校的学生,给镇村和学校控辍保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娃娃们是未来,是希望”,王珍同志常和大家说。她全面落实好“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当过民办教师的她在得知村里有3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时,急得吃不下饭,找学校、找老师、找家长,许多次频繁地入户,一次次耐心地劝解,明形势,讲利弊,说未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3名学生全部返校继续学业。

渐酿渐浓的鱼水情

“多亏了王书记,让我这个老汉也有饭吃,有人管,真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啊”。张怀兴老汉激动地说。

自任职以来,王珍始终关心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她常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收官之年要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最贫困的群众身上”。五保户张怀兴的房屋年久失修,被鉴定为不安全住房,她和村干部多方打听为老人租房,大多数人以老人年龄太大为由拒绝租房,四处打听,跑东家,串西家,她终于帮老人找到栖身之所。今年二月,老人不慎摔伤,她二话不说雇辆车带他去县医院治病,挂号、缴费、做检查,跑前跑后,费用都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她说“老汉这么可怜,年龄又大,能帮一点是一点”,出院回家的张怀兴需要人照顾,村委会就专门派出一名干部每天给老人做饭,照顾老人的一日三餐,打扫屋里屋外,让老人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

道路硬化了,水渠修通了,路灯安装了,三年内实现脱贫6户1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以下,村集体每年收入超过6万元,产业结构大幅调整,人均收入稳步提高。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统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这个书记有高招!(作者:宫战荣   蒲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