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时间:2018-07-10    点击:20036

——记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支部书记荆发明

作者:雷磊

荆发明,男,汉族,1960年生,197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2月退伍,1984年担任马场村村主任,1989年担任马场村支部书记。当过兵的荆发明身上有着钢铁般强大的意志,部队的经历铸造了他爱国爱党的坚定信念,培养了他坚定的落实力和执行力,激发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荆发明担任支部书记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他受党组织培养多年,组织授予如此重任于他,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他的期望,他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以来,他一心带领群众谋事创业,虽然进行了很多尝试,但是效果很不明显。

2017年初,在乡党委的组织下荆发明等村支部书记观看了《索罗湾的领路人》、《唐约道路》等远程教育节目,荆发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认为唐约村的村情和马场村相似,甚至马场村的条件要比唐约村的条件好很多。马场村距圪台乡政府驻地5公里处,214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辖4个村民组189户525人,总耕地面积为4600亩,人均6.9亩。全村共有低保户9户20人,精准扶贫户47户137人,群众思想保守,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唐约村的“三变”经验给马场村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于是荆发明和马场村第一书记高杨相互协作,积极探索。深知群众想致富靠单打独斗是很难的,只有走集体化发展道路,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股权化发展,引导群众抱团经营才是脱贫致富的最快方法。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农户为主体,鼓励群众流转土地,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由党支部牵头,合作社具体实施,采取村民自愿的原则,将土地按照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全村共有耕地4600亩,流转土地2400余亩,约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2。涉及群众88户,284人,其中,贫困户28户,110人,流转贫困户土地493.4亩,约占流转土地的1/5。

土地刚岗流转回来,又一大难题摆在了荆发明面前,流转的土地怎样才能获得最大收益,种什么才能稳赚不赔,怎样经营,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有销路。荆发明和乡党委领导的积极探讨下,在乡党委的帮助下,马场村搭上了“订单农业”的致富快车,与陕西隆宇管理有限公司达成了红缨子高粱开发框架协议,双方协商制定了订单农业,实施播种、收割、收购一条龙的模式,随后趁热打铁联络到丰收向日葵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葵花籽、西葫芦籽的收购订单。形成了生产、管理、销售一条龙模式,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种植的技术难题,还解决了后顾之忧。

土地已经流转,荆发明看着村里剩余劳动力又动起心思。他组织召开党支部大会,经过党支部的一致同意,雇佣村民来合作社务工,不仅解决了剩余劳动力,还给村民又创增收。

根据以往经验,村民又种植了蔬菜,蔬菜就图卖个新鲜、青嫩,这么多蔬菜,耽误几天就没有好卖相,找专业的运输车队成本又太高,荆发明把腿一拍,以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形成了十余人的马场村运输小队,使马场村的蔬菜直接销往山西、韩城、蒲城、延安等地,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荆发明终于把心放了下来。

2017年马场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平均每人增长1000元,村集体经济也从无到有达到20万元。群众在流转土地中得租金、在参与劳动中得薪金、在入股分红中得股金,让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务农者”变为“务工者”,群众由单纯的种地收入变为“租金+务工收入+分红收入”,实现1份土地3份钱,实现了农民变股民的华丽转变。

2018年,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这个支书很忙”。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曾经的军人,就应该给党员群众起到带头作用;作为一名支部书记,一定要为群众选准路子,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卯足了劲,才能捅破压在咱农民身上的穷罩子,才能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