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闪耀扶贫路

时间:2018-10-10    点击:171396

  作者:吴瑜 

 青春像火,需热情装点;青春似水,需真情流淌;青春如歌,需砥砺踏行。今年2月初,春寒料峭,县果业中心干部王娜同志,来到单位帮扶的旬邑县湫坡头镇甘家店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有幸成为了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从此开启了在扶贫路上闪耀青春,踏歌而行的攻坚征程。

驻村帮扶工作繁杂琐碎,面广线长,任重而道远。习总书记说:“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饱含深情,不负重托,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走近贫困群众,摸清贫困实情、找准致贫原因、挖掘脱贫潜力,为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添措施、补短板,办实事、解难题,是扶贫干部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职责所在。

周雀娃是帮扶的一个贫困户,今年77岁,儿子周红新48岁身患残疾,二儿子周红平长年在外当上门女婿,对家里不管不问,家中没有劳力,生活一贫如洗。

记得第一次来到周雀娃家了解情况时,的心就紧紧地揪在了一起:映入眼帘的是两间破烂的土木结构小厦子,面积不足50平方。周红新穿着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很久没换洗的衣服,坐在黑乎乎的房间里的小板凳上,手里端着一碗饭,锅台上面放着一碟没有油荤的小白菜,吃的正“香”——不言而喻,这里的“香”是要打引号的。当问起父亲去哪儿了,他说了半天也没有说清楚。于是,来到老人家的卧室:睡的发黑的被子皱成一团,没有柜子,衣服全部堆在床上。由于刚下过雨夹雪,屋顶漏进来的雨水打在屋里地面上一个破旧的脸盆里,叮咚,叮咚地作响……,此情此景,内心一阵酸楚之后,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起来……。

暗自下决心,一定要为老人家做点什么。返回村委会后,当即和村里张书记交换了意见,经过商讨,召开会议,将周雀娃老人列入了今年的危房改造户,为他家制定了低保兜底措施,争取到了危房改造原址重建政策。同时协同村上,多方联系,找到在外的二儿子,苦口婆心,耐心地对其做思想工作。

时间飞逝,再次看望周雀娃老人时,危房改造正在有序进行,危房改造面积40平方,厨房油、米充盈。问起老人家最近吃肉了没有,老人家咧开嘴,开心地笑道:“吃啦,柜子里还有咧!”爽朗的回答,满满的幸福!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因为知道,的话二儿子周红平听进去了。的不懈努力没有白费,他主动承担起了赡养老人的责任。

贫困的现状大同小异,致贫的原因千差万别;贫困户脱贫也并非扶贫干部做一两件事就能完成,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扶贫干部立足实际,掌握方法,因户施策,多向发力,多面出击,做善于化解矛盾的“和事佬”,做宣传方针政策的“小喇叭”,做党和政府的“连心桥”,做攻坚克难的多面手。

记得村里有一户意见较大的巩固提升贫困户,对本来已经定好的帮扶措施、争取来的政策突然变卦,提出额外要求,不答应就拒绝享受政策。去了他家几次都吃了闭门羹。想起入村后遇到的类似情况,之前工作中所遭受的种种委屈、不被理解都在那一刻像走马灯似的在脑子里闪过,感觉就像是喝下了一大口烈酒,一股辛辣味直冲脑门。彷徨、懊恼、甚至想到了放弃……!

常言道:“没有不对的群众,只有不对的方法”,群众不满意,归根结底还是工作方法问题。深思熟虑之后,再次登门做工作,讲政策,谈认识,聊心得,畅愿景。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笔给他算细减免账,算清脱贫账,以及得失利弊,就跟朋友一样聊天,拉家常,也跟他诉说着工作的诸多难处。坦诚的交流,真情的感召,他不但接受了相关政策的帮助,还成为了驻村工作的坚定支持者和自发脱贫的积极带动者。

铁肩担道义,柔肠暖民心。也许,贫困群众有时候他仅仅需要一个倾听者,当你沉下心,躬下身,耐心地听他把内心的烦闷、苦楚说出来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走进了他的心里,才能合力画出脱贫攻坚的最大同心圆。

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披星戴月,一桶泡面,简单却很快乐;记不起多少个阴晴交错,风雨无阻,牺牲假日,疲惫但很欣慰。
    心底无私天地宽,众志成城无难关!因为每个驻村扶贫干部心中都有一盏明灯,那就是初心;都有一种信念,那就是使命;都有一种品质,那就是担当!作为一名一线扶贫干部,始终坚信,只要每一个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奉献,就一定能够汇聚力量,披荆斩棘,攻克贫困,让如歌的青春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闪闪发光。(作者:吴瑜)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