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绿满山川  为了果满枝头

时间:2018-10-09    点击:139599

——记原乾县园艺站高级农艺师吴志忠

     吴志忠,男,汉族,1939年生于陕西乾县,中共党员,中国林学会会员、陕西省园艺学会会员、高级农艺师。1962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榆林分院。1962年毕业分配到彬县林业园艺站工作,1980年调回乾县果树园艺站,从事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曾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国林学会“劲松奖”、“陕西省林业先进工作者”、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奖等荣誉与奖励。被《发现》杂志聘为理事。在《中国果树》《山西果树》《陕西林业科技》等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5篇获市优秀论文奖,4篇优秀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学术成果文献》及《新世纪经济科教理论文集》。

一九六二年初秋,刚从榆林农学院林学专业毕业的年轻小伙子吴志忠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陕西省彬县林业园艺站工作。

彬县,山大沟深、林木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是咸阳地区北部五个贫困县之一。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夏季,暴雨成灾,山洪暴发,山沟流出的全是含沙量极高的稀泥。真是水向坡边流,地无三亩平,小雨冲肥土,大雨水成灾。

要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谈何容易!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付沉重的担子摆在这位刚从农林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面前。怎么办?吴志忠始终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想,自己是怀着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决心来的,不能半途而废,即使有天大的图准,也一定要闯出条绿化荒山荒坡的路来。

挂破裤腿,跑裂棉鞋,他发现了造林管护的要害关键

刚到彬县林业园艺站,他就下到林木管护差、林业底子薄的水平公社搞林业普查和造林任务的落实,逐沟逐坡落实荒地面积,社队种苗准备,历年造林保存面积等。在-20℃的严冬,他跑遍了全社8个大队54个生产队的所有山山卯峁峁,落实面积、查苗木、看成活。短短两个月时间,他的裤出了棉絮,棉鞋裂开了口子,一身穿着像个年轻乞丐。回站后,他连夜赶写成长达一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在全县林业工作汇报会上,他慷慨陈词,提出林业生产上一个非常辣手的问题是:造林成活率低,春造夏不见,秋造冬不见,年年造林不见林,关键是没有抓好一个“管”字。大家对他的汇报议论纷纷,都说:“汇报有骨头有肉,有调查数据,有典型实例,有分析,有见解,能说服人。”有人说:“新来的大学生看问题就是尖刻,他能抓住本质和主流,能从不利因素中得到启发,看到有利因素。”他根据个人的实际调查,提出改变荒山秃岭面貌的三条途径:首先要抓好造林苗木质量,坚决杜绝嫩、小、弱、病苗木上山下沟;其次根据彬县春旱秋雨,应改春季造林为主为秋季造林为主,结合秋季农田基本建设打好造林绿化翻身仗;三要抓林木管护必须落实责任,突出个“管”字,狠抓一个“护”字。吴志忠的调查结论成为县委、县政府第二年植树造林的重要内容之一。

白面书生晒成“非洲朋友”,他树起了彬县林业战线四杆旗

在永平林业普查的同时,结合社队经验,吴志忠大胆提出要造好林管好林,加快绿化步伐,必须建立造林专业队伍或社队造管专业队——队办林场。他首先试办了永平公社枣林大队林场,那是彬县第一个队办林场、也是全省第一个队办林场。当时的公社书记李少白说:“小吴,你说办林场是个好事,我支持,可不能给咱惹事……”言下之意,将来出了问题你负责我可担当不起。火气正旺的吴志忠说:“李书记,不怕,再大的压力咱俩顶着干,才能前进”。

枣林林场就建在盂家蛇梁上,建场时吴志忠和场员们干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渴了喝沟水,饥了没有馍,喝子稀饭。用当时当地老百姓的话说:“酸黄菜,用盐炒,粗米淡饭吃得饱。”全场九个人住在三孔废弃的土窑洞里,晚上睡的是麦草铺。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林场建起来了,第一任场长是老共产党员贾作荣,他负责林场同志的吃、住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吴志忠同志负责传授林业基础知识。林场业务上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秋季新栽的二百多亩幼林管好,严禁牛羊上山进沟毁林和人为砍柴毁林。队办林场的建立为集体造林、绿化荒山荒坡带了个好头,树立了典型。

多半年下来,一个白面书生变成一个又瘦又黑的小伙子,大家叫他“非洲朋友”。建场第一年的一九六三年枣林大队林场超额220%完成全年造林任务,造林成活率达86.9%,成为彬县林业战线一面光辉旗帜,一九六五年枣林林场被评为“全省林业进集体”,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吴志忠“林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彬县林业建设在枣林这个先进典型带动下,全县先后建起五十多个队办林场,典型的林场有:永乐军村光山林场。光山三年变了样,把光山翻了个底朝天。沟底莫基,造的是用材林栽植水土保持先锋树种——刺槐;山腰带,栽经济林,全部植苹果、梨、柿子、枣、核桃等木本粮油树;山顶戴帽,梁顶修了一条长三华里的林荫大道,直通村。一九六七年咸阳地区组织的北七县林业现场会在光山召开,号召全区学军村人,树军村风,鼓军村劲。相继太峪公社西街林场以愚公移山精神,五年让魏家山披上绿装,西街人的精神对各社队林场鼓舞和影响极大。水口公社张家堡林场用五至八年绿化全大队范围内的所有荒山荒坡,用刺槐填满沟沟岔岔。

随着林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彬县成立了6个林业分站,吴志忠负责香庙分站工作时,香庙公社在太宁社办林场组织了两次震惊全区的秋季造林大会战,造林质量高、造林面积大,区、县两次召开林业现场会,吴志忠向全区人民介绍太宁的经验。会上,号召全区人民向太宁学习,掀起秋季植树造林新高潮,为绿化荒山荒坡奉献力量。

1965年,吴志忠在彬县林业表彰誓师大会发言中,他把彬县林业总结为四句话:枣林人的道路;西街人的精神;军村人的干劲;张家堡人的决心。这是彬县人民战天斗地改变山河面貌的灵魂,这就是彬县林业战线上树立的四杆旗。

中暑中毒,晕倒树下,他用拼命精神守护三十万亩果园

1980年底,吴志忠因工作需要调陕西省乾县园艺站。彬县林业系统给他欢送合影题词:“十九年同造花果山,今送战友新转战”。一位学林干林爱林的科技工作者转战新的工作岗位,从此走上了园艺事业的道路。

在乾县主要抓果树病虫害防治的试验研究工作。乾县是个果树大县,全县有果树面积三十多万亩,主要是苹果,梨和各类小杂果。随着果树事业的发展,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直接威胁着苹果、梨的效益,果农的经济收入直线下降,特别是苹果的腐烂病、早期落叶病,梨树的黑星病,苹果的红蜘蛛、潜叶蛾,梨树的梨木虱等。为了摸清病虫发生和危害规律,选定最佳农药,最佳防治期,他选择铁佛乡南陵、八一,阳洪乡上陆陌,城关镇青龙、亓父五个观察试验点,吃住在点上,工作在田间果园,群众叫他“沉底”干部。在城关试验点上,为试防红蜘蛛,在38℃高温的中午,喷药时他昏倒在果园,第二天才脱离了危险。他以果树为业,以果园为家,为果树事业忘我战斗在防治第一线。他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防治苹果红蜘妹、潜叶蛾的有效方法:“叶叶见水(药水)喷背面,贵在细心。”因为红蜘蛛、潜叶蛾全部在叶背面活动和危害。在陆陌梨园调查梨木虱防治时,在喷过剧毒农药的果园里,连续工作四个多小时,发生农药中毒,晕倒在梨树地里,被别人发现时手里还握着试验记录笔,人们心疼地说:“老吴为工作不要命啦!”

由于他的试验研究和辛工作,乾县那些年未发生各种病虫害严重危害。2001年年至今,他仍壮心不已,先后发表论文24篇,并担任过《中国现代探索新论文库》特约副主编,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聘为特邀研究员。

舍已救人,忘我助人,他胸前始终闪耀着鲜艳的党徽

他不但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人,也是一位工作狂,更是一名心系群众、热爱群众、奉献群众的忠实党员。他曾经拯救过三条人命。他在彬县峪蹲林业业务点,一天,青年干部小祝突发急病,吐血不止,陷入昏迷,他刚下乡回来,放下行李,饭都没吃,二话没说,把小祝背上班车,护送到40里外的县医院抢救。在车站,刚下车他挡了熟人一辆架子车把病人拉到医院大门口,门卫老汉不准架子入内,为了赢得时间,他和老汉边辩理边拉着病人跑进急诊室。医生们会诊后说:“再耽误一、半个小时,人就很难说了。”在医院他用自己刚领的工资安排小祝住院,等家属闻讯赶来,他却悄然离开医院回单位去了。

盛夏的一天下午,突降暴雨,山洪暴发,彬县南沟突发大水,园艺站工人朱建忠同志过便桥时不慎落人滚滚洪水之中,被洪水冲了二百多米,快到东桥时,吴志忠奋不顾身跳入洪水,同洪峰搏斗,在岸上群众的帮助下,他艰难的把小朱救上岸。他因精疲力尽,被周围群众拉上河岸,小朱得救了,他却喝了不少泥水,病倒了。他舍己救人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

在乾县园艺站,一天晚上,他正在熟睡,被急促的门声惊醒。从床上爬起来,发现是小许,问怎么啦!小许急的半晌说不出话来,断断续续说:“女人突发急病,大出血,人不行了。”他话没说,跑到房间,发现遍地是血,女人躺在血泊中,不省人事。这时他也顾不上羞丑,急忙把孕妇抬下楼,用架子车和老伴把孕妇拉到县医院。由于送的及时,赢得了抢救时间,产妇得救了。当他拖着疲意的身子回来时,天已经发亮,新的一天已经开始啦!

在彬县,有一天,吴志忠下乡去韩家公社落实秋季造林任务,刚上水帘坡,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和三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从水帘河滩背枣回永平权家桥,一个人背过十几、二十斤,汗流满面,艰难的爬坡。此情此景对他触动很大,他二活没说,把大娘和孩子的枣全部带到自行车上。因全是坡路,没法,他带六、七十斤推三十多里路,把枣送到大娘家,全家人留他吃饭,他却骑着车下乡去了。

1980年工作调动,他快离开彬县的一天,因感冒去医院,在收费处见到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给孙子看病,因急症,住了院取药交费时身上没钱,周围又没熟人,大爷急地放声大哭。他忙跑过去间“差多少钱?”收费女孩说:“差37.80元。”他一摸身上钱够,替大爷交了药费。当时37.8元几乎就是他一个多月的工资。大爷握着他的手激动地流着热泪,半晌说不出一句话,他急催大爷说:“大爷救孩子要紧,快取药去。”他却没看成病,离开医院回单位去了。

吴志忠无愧于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他用青春和奋斗点染了美丽中国绿满山川果满园的壮丽画卷,他用实干和奉献抒写了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担任作为。在新时代,他的一言一行,仍然是我们党员干部对标学习、扎根基层,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党爱国爱民情怀的旗帜典范。

                                                                   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