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中药蛋糕、中药冰激凌等“草本养生”制品热销

发布时间:2024-08-28 来源:金陵晚报 点击数:726930


中药蛋糕、中药冰激凌等“草本养生”制品热销

  “中药+”是真养生 还是智商税?

  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蛋糕、中药冰激凌……自去年酱香拿铁这对“美酒加咖啡”的CP引发超高热度后,今夏中药搭配茶饮、甜品的组合再度爆火。除了医院的中药代茶饮,各式各样打着“药食同源”“草本养生”旗号的新式中药茶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草本养生”制品为何风靡市场?中药饮品、中药食物究竟是智商税还是真养生?如何利用“中药+”科学养生?

  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瞄准大健康需求

  “中药+”花样频出

  昨天,地处三牌楼的某中药饮品店内,来取饮品订单的外卖员络绎不绝。“我们店今年4月份刚开业,瞄准的就是如今越来越受大众关注的‘大健康’需求。几个月时间就已经慢慢做起来了,旺季每天能接百余单。”饮品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天气炎热,线上订单越来越火爆。记者在现场发现,茶饮菜单上,酸梅汤、刮脂茶等各式“入药”的中药茶饮种类颇多。

  “喉咙不舒服喝什么?”“喝哪种比较下火”,记者在市区走访多家主打养生品牌的茶饮店,发现招牌产品大多与“去火”“祛湿”“润喉”“滋补”等有关。不过,今年夏天,中药茶饮只能算“老方子”,不少商家打着“万物皆可入药”的理念,推出中药蛋糕、中药冰激凌等系列甜点。某冰激凌店家告诉记者,该冰激凌店采用的是药食同源的食材,主打“新中式草本”概念,“烟熏乌梅、竹香茉莉、野菊开心果、川贝枇杷膏等口味的冰激凌,就是在制作过程中添加相关食材。”此外,黄芪养生包、荷叶消暑包等养生系列面包,各种主打新中式草本概念的中药餐饮,正在“玩”出更多花样。

  “草本养生”制品的热潮,也从线下延伸至线上。记者在某团购平台养生茶饮店铺里看到,“熬夜回神参仙水”“红桂枸杞养颜茶”“古法慢熬酸梅汤”等月售量较为可观,动辄上万。“蛮好喝的还提神”“有草药那味,感觉挺养生”“牙龈肿得厉害,喝完舒服多了”,从评论看这些“草本养生”制品颇受认可。

  越来越多年轻人

  愿意为健康买单

  花样频出的“草本养生”制品,究竟受哪些人追捧?

  “5毛钱的购物袋舍不得要,38块一份的草药冰激凌高低得尝尝啥味。”在某社交软件上被种草特地赶来店里的王慧,对中医药茶饮的期望很高:“这些饮品所用到的食材、对应的症候都在菜单上有展示,而且饮品的瓶身是透明的,材料都能看得见,喝起来很放心。这种健康的成分让我的心里很踏实。”

  无独有偶,上班族高丹丹同样认为,中药饮品用的材料更放心、健康:“我没有疾病,不需要专门吃中药,但是又觉得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喝中药饮品对我来说就是一种‘食补’。而且日常上班就有喝饮料的需求,如果这次尝试了口感能够接受的话,我会考虑用中药饮品部分替代奶茶。”

  “请问强身健体适合点哪种饮料?”柜台处,李阿姨正在点单,“主要是给我儿子买的,他比较喜欢喝饮料,我想着既然要喝不如尝试一下中医药饮品,感觉对身体更好一些。”

  正在实习的顾清,已经将“中药+”向中医药零食升级,“像芝麻丸、山楂棒这些我一直觉得是比较健康的东西,我会愿意买来当日常的小零食。”

  一份《中国中药茶饮行业消费行为调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并尝试中药茶饮,购买意愿不断攀升,75.47%的消费者表示,相对于传统茶饮而言,更愿意购买中药茶饮。此外,有超七成的消费者满意中药茶饮的功能效果。而现场店家告诉记者,前来购买者大多以中青年为主。随着文化自信背景下国风服饰、旅游等“新中式”文化的崛起,许多中青年加入了中医药养生大军。而年轻人对养生的重视,更是推动中药餐饮兴起的重要因素。《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

  “中药+”饮用不当

  也可能出问题

  “中药+”的草本养生制品,是否真的有养生功效,又是否物有所值?它的疗效能跟中药画上等号吗?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中医科主任梁卫表示,中药茶饮不同于中药,不宜盲目跟风,“现在市面上的中药奶茶等产品,是中医‘药食同源’理念与当下流行饮食文化的融合产物,但并不能跟传统中药的疗效相提并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药物的使用需根据个体差异来确定,市面上流行的中药茶饮,如加入枸杞、山楂、陈皮等成分的产品,并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一些有过敏体质和胃酸过多的人群。此外,传统中药的制备有着固定的成法,炮制和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而简单快速制作的中药茶饮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消费者在选购时应当保持理性,不应期待其具有与中药相同的治疗效果。”

  专家表示,不仅仅是商家的“中药+”产品,医院的中药代茶饮,也不是所有人“想喝就能喝”。“据说中药代茶饮菊花茶能够清火明目,于是我就跟同事一起根据网上的提示买了一些菊花茶自己泡着喝。”教育行业工作者张莹告诉记者,没想到本来就肠胃不好的她近期感到胃屡屡不舒服,最后不得不前往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医生说,这是常喝菊花茶导致的。菊花尤其是野菊花偏凉性,胃寒的患者不宜多喝。”

  专家提醒:“在药食同源的基础上,代茶饮在治未病、调理亚健康、纠偏上有自己的优势。快节奏生活下,大众对于养生保健的观念有所提升,需求很大,但饮用不当确实会带来一些伤害。不对证型往往导致适得其反。例如,现代的药理证实,菊花可有一定的降压和降血脂的作用,血压偏低等人群不可以过多饮用。一般,菊花茶更适合目赤肿痛、肝火旺以及部分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饮用。”

  中药养生市场

  亟须规范化、专业化

  除了中药饮品,记者注意到当下“中药+”产品中,还有不少与甜品类的组合。在专家看来,不规范、缺少专业的“草本养生”制品,对于市民的健康消费,其实是“跑偏了”。

  “这类产品里面的一些冰饮、冰激凌,本身就不符合传统医学的健康理念。冰饮都是寒凉属性,易伤脾胃。”梁卫补充道,还有一些中药和西点的搭配,“西点大多属于高糖高油高热量的食品,常吃不利于健康,所以这些产品里面加再多的草本中药,都很难说对健康有助益。”

  这类更多是营销噱头的产品,逐渐让“养生”变了味儿。“未来养生市场需要逐渐往规范化、专业化靠拢,至少商家应具有专业资格。市民去消费这些‘中药+’产品,可以在中医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对症食用。”专家表示。

  中药茶饮走红的背后,反映了大众对养生的需求和期望日益增加。梁卫强调,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人们应遵循自然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情志有衡,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不应依赖熬夜后饮用中药茶来补救身体,而是应注意作息、饮食和情绪的平衡调节。通过药膳调理身体,要在中医指导下根据季节和个人体质来进行,不宜盲目跟风。”

  □通讯员 王海罗 于扬子 实习生 郭圣盈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