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著名书法大师卫俊秀先生
文/江彦博
和蜚声秦晋、驰名中外的著名书法家卫俊秀先生交往多年,卫老“德艺双馨”的为人作字品格及卓然超群的书艺使我深受感动且倾慕不已。
做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
大凡和卫老先生熟悉的人,不论是初学书法的小字辈,还是誉满全国的书法大师,无不被卫老高尚的品格和纯正的书风所倾倒。卫老作为学者、鲁迅庄子、傅山研究专家,不仅在文学上追慕鲁迅精神,且能把鲁迅的风格渗透到笔墨烟云之中,从而使他的作品充满刚正的磅礴气势,自成一格。作为一个书法家,卫老对历史上有民族气节的书法家,如颜真卿、李邕、傅山等人的作品十分喜爱无不临摹。他对待书法与人品的见解是:要想写好字。先得做好人。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荣辱观念,安贫乐道,耐得辛劳和寂寞。他从事书法几十年,正是这样做的。
卫老特别崇尚傅山先生所说的“做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认为人正直,有很强的民族忧患意识,方可写出韵高情深的字来。有骨气才有灵气。思想、学问、道德品质不高,就写不出真正的好字。
卫老几十年如一日地以他的言行实践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平时有人向卫老索字,卫老从不拒绝,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一丝不苟,真可谓是翰墨遍秦晋。
卫老在耄耋之年,每天仍接待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书法爱好者,还在百忙之中接受各方面的邀请。他的足迹走遍了工厂、农村、学校、部队、机关、医院和疗养地,他不顾年迈劳顿,不计个人得失,担任着无数群众书画团体的领导与教授职务,难道人们仅仅是仰慕他的书法魅力吗?若卫老没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没有持久的功夫和坚定不移的毅力以及涵盖乾坤的胸怀,又怎能写出这不朽之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卫老从7岁上学,学习书法主要受家兄卫俊彦影响。在太原民国师范上学时,曾得到以金石文字著称的书法家常赞春老师的指点,卫俊秀博采众长,功底日见深厚。他初学柳体、何绍基、傅山《段帖》,兼学黄山谷。他在博览群帖的同时,到处搜集傅山的字帖拓片,70年如一日,多闻苦练,师法古人,揣摩融化。正因如此,才形成了气势磅礴、苍劲浑厚、飘逸中见沉稳,俊秀中含劲健,舒展明朗的书法风格。真可谓字字独具风采,各有千秋。他的作品完全是卫老全部人生体验的集中流露与抒发。
古人云:“欲觅诗真谛,功夫在诗外。”这一至理名言,在卫老身上得到体现。
1943年,卫老去重庆途中,一出陕南“西秦第一关”(即七盘关)但见馒头山迎面而起,突兀峥嵘,峰高蔽日,莽莽苍苍,绵亘千里,卫老一下子领略到颜书的巍峨威严,凛然壮烈的气概和奥妙,从此书艺大进。
1955年,因胡风冤案,株连卫老去陕北劳动。每日上山砍柴伐木,一次劳动间隙,他躺在山坡草地上,远望野林,忽见架架葡萄枝条曲绕,穿插盘错,蜿蜒如龙,其势自如,株株异势,枝枝别趣,于是卫老领悟到了草书的结构和章法,这或许便是卫老的章法被誉为苍松老梅的根源。
几多辛苦,几多收获
卫老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闻名遐尔,蜚声秦晋和国内外。
1988年卫老为加拿大白球恩纪念馆写了一幅自己作的百余字纪念文,轰动了加拿大政界和学术界,被称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1980年,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民族馆征求汉字书法匾额,应征的中外书法家很多。卫老的一幅魏体“神游古国”遒劲有力,即被选中,为中国当代书法赢得了荣誉。从1981年至1984年,他的书法作品先后10次在日本展出,为增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90年代,卫老先后接待日本朋友200多人次,许多日本书道家、书爱好者都纷纷来信求字。卫老还被日本长野县神篆会邀为特别会员,是该会特邀参加的少数中国书法家之一。卫老在有生之年是日本唯一为在世的书法家修建个人书道院的中国书法家。
对于书法理论,卫老一直坚持深入研究。他曾于1947年出版《傅山论书法》一书,以“作字先作人”为其主线。1988年,国内出现了一种盲目崇拜日本“前卫派”之书风,作品极尽扭捏做作、唯恐不肖,造成了书作中的混乱现象。卫老对此及时地撰文《论当前书法艺术的书风问题》(发表在1985年5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卫老既不崇外,又不复古,他主张推陈出新。
同时卫老又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他在《论书风问题》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书风不正的救治办法,一须切记我们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而且心灵上受过严重的创伤,需要恢复元气,发奋图强,为民族争气;一须知道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大国家,在国际上极有威信,我们要尊重我们的历史,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不爱国。要充分发挥书法为精神文明服务的巨大功力,离开了这个目标,便失去了书法艺术的真谛。”
1992年由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史馆和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卫俊秀书法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展出的80多幅书法精品是卫老多年来创作之精华。它以其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貌赢得了前来参观的党政领导、书画家、学者们的一致赞赏。同时召开了“卫俊秀先生书法艺术座谈会”。座谈会主要就卫老书法艺术风格及特色,卫老书法艺术的道路及思想等进行了研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卫老的书法艺术风格沉雄豪迈,意境深远,超凡脱俗,清逸空灵,个性强,有骨气。对于卫老能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学习书法,在坎坷的一生中,坚持不懈,遍临百家、博采众长,师法造化。更是深表钦佩。其书作中庄周精神很浓厚,逍遥博大、感情浓烈、蕴含精深。体现着一个书法家的文化素养。为中国书法界带来一股强劲正气的书风。
展览会后,卫俊秀先生的多件书法精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和“英语新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晚报》等也对此相继作了报道。
林鹏先生评价卫先生书法“是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时代的标帜,是20世纪中国书法文化上最高的成果” 。这绝非是危言耸听,从卫先生的著作及言行中,从他的书作中,我们确实发现了合乎我们时代的又异于我们时代的许多东西。他所步入的境界是独一无二的,他所达到的高度是许多人无法企及也无法理解的。
我们确实很难说清楚卫先生的书法中,到底包含了多少富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他的笔下竟如此奇妙地统一在一起,成为属于卫俊秀独特的书法语言符号,从而使卫俊秀成为当代书法进入化境的少数书家之一。他的书法碑帖兼容,尤其是将碑法用笔融入草书,开创了大气浑厚、酣畅奇崛的新境。有评论家将其与于右任、王遽常、林散之并称为“20世纪四大草书家”。
人物简介
卫俊秀(1909—2002),字子英,笔名景讯、若鲁,山西省襄汾县景村人。幼爱书法,擅行草,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艺术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深荷硕望学者型书法大家,被公认为鲁迅、庄子研究专家。
人物经历
卫俊秀1909年1月生于山西襄汾,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喜爱语文、书法。1914年入小学读书,始习字,每天写仿16字,后于字间增添小字。其书法习作颇受校长师维铎先生表扬,多次获奖。1925年7月考入六年制的太原国民师范学习。课外读《荀子》、《诗经》、《左传》等古籍。在高中阶段广泛学习西方哲学,恣情批阅从古希腊到19世纪末诸大家包括费尔巴哈、黑格尔、恩格斯的著作。
书法受名家常赞春、田羽翔指授,习何绍基、黄山谷、傅山诸家书。每天写字10张,从无间断。1932年考入山西教育学院,改读鲁迅著作、苏联文学及严复译作等。饱读社会科学,钻研鲁迅、《庄子》,立志著作。1933年撰写研究鲁迅和《庄子》的书稿。1936年获山西省作文竞赛第一名。193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系,1954年任陕西师范学中文系讲师。1943年冬在重庆将自己撰写的《庄子与鲁迅》一文呈郭沫若先生指教。“承回信、指示,语多赞许”。1944年在黄埔军校七分校任教官,受郭沫若《蒲剑集》影响,萌发撰《鲁迅(野草)探索》动机。勤奋搜集资料,钻研不已,集10年工夫(书成后由上海泥土出版社1954年12月出版)。其专著《傅山论书法》1947年在西安出版。这期间一直是治学与书法活动双管齐下,二者相得益彰。事实上,学术生涯为他后来成为一位学者型书法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书作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上升到一般书法家难以企及的美学境界。1954年调入陕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55年以“胡风分子”罪名被拘留校内,失去自由,受到多次严厉批判。1956年两次遭抄家,《庄子与鲁迅》及笔记、日记、信件和书籍数百册被没收。1957年初问题查清,遂被释放,又登台讲课。1958年春经西安市雁塔区法院审判,以“历史反革命”罪名,被判劳动教养3年,到陕北富县铜川煤矿,从事农活。1962年释放后,回原籍襄汾县景村从事农业劳动。1979年年逾70岁时获平反,回到忍痛阔别的陕西师大,历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山西师范大学与山西教育学院名誉教授,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盟盟员,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生考试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980年为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民族馆作“神游古国”榜书,被列为永久性展品。这是他的书法艺术在家乡劳动时已臻成熟、攀上高峰的重要标志。其书法属雄强一路,以草书见长。有评论家评其成功地解决了草书的碑化问题,称其与于右任、王蘧常、林散之为20世纪草书四大家。2002年5月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
艺术特色
卫俊秀是驰名中外的一代书法大师,其作品气韵高古,笔势磅礴,或如瀑布飞渡,一泻千里,或如珠落玉盘,温婉俊逸。放处不凝滞,收处不佻靡,密处势荡气摩,疏处空灵可人。
卫俊秀极为重视临帖功夫。从幼时起,在张维汉先生指导下,开始学习何绍基书法,后来对傅山书法偏爱尤甚。同时遍临二王、怀素、黄山谷、于右任书。并致力于教育事业,教学之余,又临魏碑、汉隶、秦篆。极“左”时期,坚持临写《集王圣教序》,为了不被扣上“思想不正”的帽子,他故意将文字写得不成句读。他认为“艺术即上帝”,不论是临习古帖还是进行创作,一点一画都可以看出心中的那份虔诚。他最喜傅山书法,注意从中汲取气势连贯、奔放自如的襟度,又认识到傅山书法过分盘曲、“劲节”不足的弱点,择其精华,化为我用,独创自己风貌。他所著《傅山论书法》一书几度再版,其在傅山书法研究中的地位有目共睹。看他的作品,使人如听一曲黄河交响曲,陶醉其间,物我两忘。鲁迅精神,对卫俊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卫俊秀在书法艺术创作道路上,除天资外,环境、机遇与先生无缘。不论境遇如何,总是洒落自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是在受到胡风事件的株连、身心饱受摧残的日子里,仍读书作字,精神不倒。卫俊秀光明洞达的心胸融汇于笔墨之中,更显雄伟壮阔、豪迈深沉。他的作品深受书法界的推崇,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更受到世界艺术界的重视。1992年9月,卫俊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书展,中国书协专门召开了理论研讨会,对卫俊秀的人品与书品都作了极高的评价。1994年,他的一副草书对联被中南海收藏,并纳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中国书法》杂志在“现代名家”栏目中发表了先生的文章与作品,称其为“高标独树的一代大师”。
卫俊秀在耄耋之年,仍临帖不止,作书更勤。先后出版了《卫俊秀书法选》(1989年)和《卫俊秀书历代名贤诗文集》,以寄托情怀。卫俊秀在艺术上不甘止步。他认为,不论什么艺术,在不同的时期,都应该有不同时期的艺术语言,书法也要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以满足时代的需要。他特别注意在传承古人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与时代相符的艺术风貌,达到“心手双畅”的境界。
艺术成就
卫俊秀自幼酷爱书法,曾得太原常子襄、田羽翔指授。学书从柳公权、何绍基入手以至魏晋汉隶无不精研。擅长行草,深得傅山书法三昧,所作用笔使转自如,清健洒脱,别具风貌。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览,1981年纪念中好条约缔结五周年“中日书法联展”,1984年“中日·新加坡书法交流展”,1985年郑州“国际书法展”,1986年“长安国际书法年会”等,在多种专业报刊发表,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1980年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民族馆所写榜书“神游古国”被该馆列为永久展品,1983年、1986年和1987年分别在汉中市、太原市、西安市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均获好评。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西安军队分校名誉校长,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山西省教育工作者书法协会顾问,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名誉教授,山西教育学院书法名誉教授。